Thursday, June 01, 2006
民運一週年/黃桂香編
民運一週年——龍的民主
黃桂香編
香港:珠海書院學生會,1990
為了悼念六四周年,香港的珠海書院學生會出版了一本紀念特刊《民運一週年——龍的民主》,書前〈編者的話〉寫道,出刊的目的是「喚醒香港人,不要忘記去年神州巨變」。當巨大的傷痛需要被「喚醒」,以求「不要忘記」,這本充滿備忘性質的特刊是否預示著人們似乎已經漸漸淡忘?楊意龍在〈六‧四去了哪裡〉文中語帶譏諷地寫道:
可惜,或者是可憐吧,一年之後,香港人對「六四」的看法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反正,香港人一直對歷史是提不起興趣的。∕又可能是,「六四」這種事件,記著它有什麼好處?最容易的手法,就是當它從來沒有發生過。大家都不記得,不就是證明那件事是假的嗎?(頁34)
香港由於九七回歸的背景因素,自然採用與台灣不盡相同的角度觀察民運,只是八九民運時陷入最深的香港記者,以及對民運投注大量心力的香港群眾,卻在短短一年之後顯得意興闌珊,不免讓人有世態炎涼之感。李卓人的序文中寫道:
隨著中國政府強硬譴責支聯會,香港不少有識之士的轉軟,支援民運的熱情有逐漸冷卻的跡象,有人說:「香港九七回歸.不可不承認李鵬政權」或是「最重要是香港本身的經濟繁榮及穩定,支援民運只會危害香港自己。」或是「集會遊行起不到作用,倒不如不參加。」簡單講就是一句:「中國政府內部的事最好香港人不要理。」講這些話的人肯定已忘記了那些豁了生命為民運的學生、市民。當中國瀰漫著白色恐怖,人民被拑制著發言的機會時,難道我們在香港還有發出反對聲音機會時就不願意將國內人民的心願在港宣洩出來。 (〈序〉,頁x)
當然,這或許與長期接受媒體過度與超時的報導有關(例如給你重複一百次的八掌溪事件,再給你重複一百次的蘆洲大火,還有SNG車現場連線24小時報導),也但願如此,因為淡忘與健忘已經讓我們失去太多生命中珍貴的事物,例如,一點點對公義的追求,一點點對理想的堅持。
本書除了第六部分〈中共政治詞典〉他書較少見外,其餘篇章都是整理與回顧民運的大事記、民運口號與各界宣言。第二部分〈各界人士對民運週年的回應〉是本書的重點,頗有參考價值,其中的〈芝加哥座談:民陣的問題,民運的要害〉一文是1990年2月24日芝加哥「六四之聲」廣播電台舉辦座談會的紀錄稿,只能用「精采」一詞形容。與會人士觀點不盡一致,雖然針鋒相對,卻能就事論事,頗為難得。
汪學成在〈專制宮殿坍塌在即〉一文中認為,「保守一點估計,神州再次鉅變的契機在鄧小平、陳雲等人見馬克思之日,樂觀些估計,則隨時都會有令人振奮的變化,而專制的宮殿將在新一輪鉅變中坍塌。」(頁22)
試想鄧小平見到馬克思後,會同他老人家說些什麼呢?世事變化如此之快,當年的專制宮殿如今未見坍塌,如今反而益發顯得高聳入雲。世事難料?是耶?非也。
作者:向良
2003.05.26.
資料來源: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iliader&f_ART_ID=3989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